有個男孩在小學四年級時,曾有一次拒絕去上學。
他剛轉學,尚未融入新班級,而不是因為被欺負,才拒絕上學。
然而,他卻對當時班上惡霸欺凌事件痛惡深絕。
單單以看到討厭的同學很反感為由,進而向母親提出:「我今天不想去上學。」
男孩算是衝動型的小學生,並沒經過深思熟慮,便貿然行動吧。

但是,男孩的母親卻不為所動,爽快地說:
「這樣啊,那就打電話給學校請假吧。」,接著準備出門上班。
而聽到母子對話的父親,不曉得為什麼,嘟噥了一句:「那我也來請假吧。」
彆扭的男孩心想:「會不會太隨性了?」,也沒特別跟父親說些什麼。
不過,想當然爾,男孩心裡可樂了。
結果,母親只說了:「我出門了。」,就出去了。
那時,母親鐵定很擔心兒子,卻莫可奈何吧。

父子兩人看著電視,慵懶過了一整早。
午餐吃拉麵,下午則去租當時正流行的「鐵達尼號」的錄影帶一同觀賞。
赤紅的夕陽光線灑進家中,看到男主角和戀人袒裎相見的場景,怪難為情的。
看完電影已經是晚上了,也結束了一天曠課的時光。
父親和男孩獨處時,絕口不過問他曠課的理由。

晚上母親回家,問兒子:「今天還好吧?」
男孩說:「很愉快的一天哦。」,接著鉅細靡遺地報告當天做了哪些事。
母親聽完,最後問了一句:「那你明天還要請假嗎?」
男孩說:「我明天會去上學。雖然今天過得很快樂,可是不去上學好無聊哦。
而且,爸爸還要請假的話,會給公司添麻煩吧。」
而曠課的隔天彷彿船過水無痕般地,
又恢復到一家三口說完:「我出門了。」便出發的日子了…

最近,總覺得不堪入耳的新聞在傳媒間時有所聞。
每次聽到這種事,我便無以名狀地感到難過。
有個東西很微弱。
人與人之間有什麼?沒錯,就是羈絆。
原本應該緊密相繫的羈絆鬆散了。
與朋友之間的羈絆、師生間的羈絆,以及親子間的羈絆。

強勢的母親。溫柔的父親。
雖然平日是父親強勢,而母親溫柔,那天兩人卻對調了立場。
針對突然語出:「我不想去上學。」的兒子,
考量了讓他再度上學的最佳之道,我想這是父母臨機應變的結果。
不僅如此,男孩得以再度感受親子間的羈絆。
同學間鬆散的羈絆,在親子間羈絆的補償之下,男孩能夠重修與同學之間相繫的羈絆。
等我為人父時,我也會採取相同的行動吧。非那麼做不可。
因為無法履行的人漸漸變多了,所以世界愈來愈反常了。
我一定要成為經常能讓孩子感受到羈絆的父親,
不,是成為那樣的人才行。

事到如今,我仍要感謝父母當時的決定。










進度又慢了
一看到這篇,感觸深刻
因為最近注意到日本教育在某些方面真的發生了嚴重的問題
許多孩子還來不及長大,就折翼了
shige這篇反映了現實,令人不禁反思所謂教育的真義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ny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